新民主主義革命時期(七)
黨的七大通過的黨章
黨的七大通過的《中國共產黨競章》,是黨完全獨立自 主制定的**部黨章,共11 章70條,有以下主要特點:(一)增加“總綱"部分??偩V總結黨成立24年來的斗爭經驗,闡明了黨的性質和理論,中國革命的性質、動力、任務和特點。(二)確立毛澤東思想在全黨的指導地位。規(guī)定:“中國共產黨,以馬克思列寧主義的理論與中國革命的實踐 之統(tǒng)一的思想一一毛澤東思想, 作為自己一切工作的指針,反對任何教條主義的或經驗主義的偏向?!边@是黨總結近代特別是建黨以來經驗作出的一項極為重要的決策,是七大黨章**重要的特點。(三)強調黨的群眾路線。規(guī)定“中國共產黨人必須具有全心全意為中國人民服務的精神,必須與工人群眾、農民群眾及其他革命人民建立廣泛的聯(lián)系。”(四)完善黨的民主集中制原則,對擴大黨內民主和實行集 中統(tǒng)- -領導,作了詳細的規(guī)定,還**次規(guī)定了黨員的權利和義務。七大黨章充分體現(xiàn)了毛澤東建黨思想以及黨在長期革命實踐中形成的優(yōu)良作風和革命風格,使全黨在革命面臨新的重大轉變的關鍵時刻,在思想理論、政治路線和組織制度上得到及時正確的指導,得到團結一致爭取勝利的強有力保證。
重慶談判
抗日戰(zhàn)爭勝利后中國國民黨和中國共產黨在重慶進行的談判??箲?zhàn)勝利后,中國面臨著向何處去的問題。8月238日,毛澤東儲周恩來王若飛前往重慶同國民黨當局進行談判。談判從8月29日開始,到10月10日結束。其間,東同蔣介石就國共兩黨關系的重大問題進行了多次街讀中共代表周恩來、王若飛同國民黨政府代表王世杰、張群、張治中邵力子就國內和平問題進行了具體談判。10 月10日,國共雙方正式簽署會談紀要,即“雙十協(xié)定”。國民黨當局表示承認“和平建國的基本方針”,同意“長期合作,堅決避免內戰(zhàn),建設獨立、自由和富強的新中國”,召開政治協(xié)商會議等。但雙方在國民大會和解放區(qū)政權兩個主要問題上未能達成協(xié)議。重慶談判的舉行和會談紀要的發(fā)表,表明國民黨“承認了中共的地位”,使中國共產黨關于和平建設新中國的政治主張被全國人民所了解,從而推動了全國和平民主運動的發(fā)展。
黨為召開“舊政協(xié)”達成有關政治協(xié)議而努力
1946年1月10日至31日,作為國共兩黨重慶談判的延伸和擴大,同時也為了實踐“雙十協(xié)定”的內容,在共產黨積極推動下,有國民黨、共產黨、民主同盟、青年黨和無黨派人士代表參加的政治協(xié)商會議(又稱“舊政協(xié)")在重慶舉行。會議期間,中共團結以民盟為代表的中間派,反對國民黨一黨專政、反對內戰(zhàn)、要求和平民主;在政治民主化和軍隊國家化的問題上與國民黨進行了激烈的斗爭,做出了極大的努力。經過中國共產黨的爭取和各派政治力量的協(xié)商,會議通過了政府組織案、國民大會案、和平建國綱領、軍事問題案、憲法草案案等五項協(xié)議。政協(xié)協(xié)議的種種規(guī)定,還不是新民主主義性質的,但它對國民黨一黨專政、個人獨裁的政治制度和反人民的內戰(zhàn)政策,具有明顯的限制作用,因而在相當程度上有利于人民,受到人民群眾的歡迎。收協(xié)協(xié)議的通過,是中國共產黨同各民主黨派、民主大土閘切合作,并同國民黨中堅特民E進步的人士共問努力的結果,是中國人民在
解放區(qū)的土地制度改革和整黨運動
1916年5月4日,中共中央發(fā)布(關于上地問題的指示》(四”五四指示”),將抗日成爭時期實行的減和減息政策、改變?yōu)閷崿F(xiàn)“耕者有其田”的政策。1947年7月至9月中共中央工委在河北省平山縣西柏坡村召開全國土地會議,制定了(《中國土地法大綱(草案)》,明確規(guī)定廢除封建性及半封建性剝削的土地制度。這是中國共產黨關于土地制度改革的綱領性文件。全國土地會議后,隨著土地改革運動在各解放區(qū)的廣泛開展,黨制定了土地制度改革的總路線和總政策:依靠貧農,團結中農,有步驟地有分別地消滅封建剝削制度,發(fā)展農業(yè)生產。實行土地制度改革,在約1億人口的解放區(qū)基本消滅了封建的生產關系。農民在政治上和經濟上翻了身,支援戰(zhàn)爭和發(fā)展生產的積極性空前高漲,為人民解放戰(zhàn)爭的順利進行,提供了人力和物力保證。為了使土地改革順利進行,各解放區(qū)黨組織普遍開展了以“三查"(查階級(查思想、查作風)和“三整”(整頓組織、整頓思想、整頓作風)為基本內容的整黨運動,采取黨內黨外結合等方法,以解決一些黨組織特別是一些農村基層黨組織中思想、作風和組織不純的問題。通過整黨,農村的基層黨組織在思想上、政治上和組織上都有很大進步,為土地改革和解放戰(zhàn)爭的順利進行提供了重要的保證。
- 上一篇:社會主義革命和建設時期(一)
- 下一篇:新民主主義革命時期(六)